从被拒到录取芝加哥大学:我的3条血泪教训,现在说给你听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关于美国留学签证的事儿

  • 上海 立思辰留学
  • 2021-12-24 10: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留学澳洲如何选择专业呢?

  • 上海 立思辰留学
  • 2021-12-15 10: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加拿大留学申请定位解读

  • 上海 立思辰留学
  • 2021-12-10 10:00
查看详情

留学项目澳洲重开国门在即,立思辰留学钜惠来袭!

  • 上海 立思辰留学
  • 2021-11-22 10:00
查看详情

  当芝加哥大学的拒信躺在邮箱里时,我盯着屏幕发呆了很久。作为旁人眼中的“学霸”,我从未想过会栽在申请这一步。后来咬着牙重新准备,第二次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才真正明白:申请芝大,光有分数远远不够。这3条用挫败换来的教训,或许能让你少走些弯路。

  教训一:文书不是“成就清单”,而是“思想对话”

  第一次写文书时,我像报菜名一样罗列竞赛金奖、GPA排名,以为把“优秀”堆得越高越能打动招生官。可拒信里那句“未看到你与芝大精神的共鸣”,狠狠打醒了我。芝大的文书题目向来刁钻,比如“为什么镜子里的影像左右颠倒而非上下颠倒”,本质是想看到你的思辨过程。第二次我选了“算法偏见与社会公平”,结合在社区做数据调研的经历,谈自己对技术伦理的困惑与思考,字里行间没有华丽辞藻,却收获了招生官的青睐。

  教训二:背景提升要“深耕一亩田”,而非“广种薄收”

  为了让简历好看,我曾在半年里塞进3个科研项目、2场商赛,每个都浅尝辄止。面试时被追问“某个项目的实验设计缺陷”,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后来才懂,芝大要的不是“全能选手”,而是对某个领域有执念的人。第二次我沉下心,用一年时间跟踪记录老城区的建筑变迁,手绘图纸、访谈居民,整理出厚厚一本调研报告。这份没有任何奖项加持的“笨功夫”,反而成了面试时的高光时刻。

  教训三:别做“分数机器”,要当“芝大同类”

  第一次面试,被问“为什么选芝大”,我背了网上搜来的“核心课程有多牛”,面试官听完只是淡淡一笑。后来翻遍芝大官网、看了几十场学生分享会才发现,这所学校最在意“学术热情的纯粹性”。它的讨论课上,学生敢和教授争得面红耳赤;它的图书馆,凌晨三点还亮着灯。第二次面试,我聊了自己组织哲学读书会时,和同学为“功利主义是否合理”吵到深夜的经历,说“这让我想起芝大‘思想的力量’校训”,面试官眼里瞬间有了光。

  申请助力:立思辰留学保驾护航

  重申请时,立思辰留学的顾问没让我刷更高的分数,而是陪着我一点点梳理过往经历。他们帮我从社区服务里挖出“技术伦理”的思考线索,指导我把调研报告里的细节转化为文书亮点,还找来芝大在读生模拟面试,教我怎么把“读书会吵架”的故事讲出感染力。没有他们,我可能还在重复过去的错误。

  申请芝大就像拼图,分数是最显眼的那块,但少了“思想”“专注”“共鸣”这些碎片,永远拼不出完整的图案。愿你避开这些坑,带着真诚与热爱,敲开那扇印着校徽的门。

留学活动报名中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