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阅读想考高分,需要攻克哪些难点?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首先得明白雅思阅读怎么考。首先来看一下“雅思一套阅读试题”的考察内容:从表面来看,立思辰留学云介绍,雅思阅读难点主要在于如下几条:
1. 阅读量大
2. 文章类型多
3. 词汇量要求大
4. 考试题型多
5. 需要多涉猎不同背景
我们拿一段雅思阅读中的原句来做个解析: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heir own test module is chiefly affected by level of language ability, and that background knowledge plays a very small part.
我们可以看到:考生表现受到影响的其实本质还是语言能力本身,背景知识可能会有助于阅读本身文章了解,但不会影响做题。
所以,难点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方向:
一:语言熟练度——Language Proficiency
二:对于题型和任务的熟悉度——Task Familiarity
接下来我们具体的来分析这两大难点并有针对性的做出应对方法:
【语言方面的难点】
1、词汇方面
太多单词不认识时阅读的感觉(是不是一脸懵啊)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分数和词汇是直接挂钩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基础必备词汇保证,所有技巧本质都是伪科学。雅思阅读主要考察的学术词汇,备考时间长基础还不是很稳固的同学可以考虑先把高中3500单词熟练掌握,这样至少雅思阅读中的基础词汇就没有多大障碍了。
再来看一下词汇分层表:
什么是学术词汇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日常英语中当我们想表达“尝试”时,我们只需要用 try这个单词即可,而学术英语我们就应该用attempt这个单词;再比如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如果作者想描述一个具有短期特性的物品时,他会很少用到“short",雅思中更常用transient这个单词。
学术词汇从哪里找呢?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学生们在背单词的时候应当重点记忆两大方面的单词。
A:英语常见学术词汇大全
B:剑桥真题中的高频词
《上海学术通用词汇表》
同时要注意近义词的表达和积累。这在四项考试中都有考察。题目往往来个易容之术, 殊不知真相就在眼前。比如“下降”一词,就至少有diminish, dwindle, plunge, plummet,等等,而词的用法和感情色彩有各自不同。前两者表示逐步下降,而后两者强调剧烈,突然的程度。
2、句子层面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的阅读部分有大量篇章句型的结构比较复杂。这些句子有以下特点:
1. 句子冗长,大多数句子由 20 个以上单词组成,甚至很多句子超过 40 个单词
2. 结构复杂,频繁使用并列复合句、多重复合句等复杂句式 纵观整个剑桥真题系列和《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笔者发现文章中只要过了 3 行的句子基本上都 有考点,因此迅速掌握复杂句的核心和掌握复杂句的基本含义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3、篇章层面
想要突破高分难题(通常是是需要全段或全篇阅读题目)的同学需要从学术写作的思维角度对雅思文章“庖丁解牛”。
学术写作的特点
(*摘自于Writing Academic English)
-Unity: a harmonious whole 内容完整
-Coherence: well connected, logical relations 逻辑连贯
文章的逻辑连接主要体现在观点和支撑的相关性及连接词的使用
-Emphasis: stress to important ideas 强调重点
文中观点要有主次之分才能体现层次感
-Development: elaboration and expansion 详述发展
任何观点脱离了细节支撑都会显的“空、大、假”所以必须要有相对的解释、细节和例证
- Clarity: precise, concise, lucid 清晰简洁
思想的传递要reader-friendly也就是说要让读者即考官能够清晰准确的理解文中传递思想而不一定要用过于复杂的句式
【考试本身的难点】
1、雅思阅读技能考察点总结
上表列举出的技能都是需要专业培训的
2、题型方面
虽然官方指南将阅读题型列举了10多种, 然而我们可以从3个纬度帮大家简化及分类
结语
阅读是最需要积累的一项语言能力,词汇、句法乃至常见文章写法、思路,没有一段时间循序渐 进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阅读的能力Competence就不会有实质的提高。只凭技巧(Skills)没有实力(Competence)是不可能有长久的效果的。具体考生们应该从如下3个大方向来准备:
其一:正确认识和有效提高词汇量;其二:语法要疏通语法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其三:巧用方法。
1.由易到难,严抓容易定位的、费时短的题,再看难定位的。因此,不存在是否该先解答哪一种 题型的问题。
2.至于是该先看文章再答题,还是不看文章直接答题应该因人而异,因题目而异。